本网讯 6月15日上午,我校第三期青马班在锦溪校区至善楼一楼东头会议室开展“读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——面对逆境的积极心态与行动”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蕾聚焦经典著作,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思维方法,为青马班学员搭建思想碰撞、感悟交流、汲取奋进力量的平台。
活动现场
讨论交流
活动伊始,陈蕾带领全体学员满怀热忱与敬意,集体朗诵经典段落:“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,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,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了。”激昂的诵读声穿越时空,将革命年代的信念与希望传递到每一位学员心中,为整场活动奠定了厚重而充满力量的基调。
随后,陈蕾进行了深度分享。她回顾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、国民政府成立、东北易帜等历史事件带来的严峻挑战,指出当时革命者普遍陷入“红旗还能打多久”的迷茫。正是在这样的至暗时刻,毛泽东同志写下了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。她强调,这不仅是鼓舞士气的篇章,更蕴含着穿透表象的深刻思维密码。她分析道,当时许多人困囿于革命受挫、政权更迭的表象,而毛泽东同志则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,揭示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混战导致军费激增、民不聊生,最终必然推动革命发展的内在逻辑。这种鞭辟入里的分析,让人深刻理解表象背后深层规律的作用。
如何面对逆境并抓住本质?陈蕾以例阐明:教育领域,孩子成绩波动不应简单归因于“缺乏天赋”,而需剖析学习方法、时间管理、心理状态等关键因素;人际交往中,他人态度转变不能片面解读为关系破裂,应探究是否存在误解或对方身处困境等潜在原因。并以中医问诊类比,指出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,才能精准施策,有效解决问题。
陈蕾指出,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,更是塑造自我的行动指南。文中揭示的事物发展遵循内在规律的真理表明,表面的混乱往往暗含必然联系,看似不利的因素,实则可能孕育着转机,正如寒冬之后必有暖春。面对逆境,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,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,如同航海者精准把握航向,方能冲破惊涛骇浪,抵达彼岸。她鼓励学员们运用书中的智慧,破解人生路上的难题。
在讨论交流环节,汤隋、龙诗棋、尹嘉欣、刘宣仪等学员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分享。学员们围绕“逆境中如何保持积极心态”“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找准行动方向”等话题,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。
从集体诵读时的满腔热忱,到剖析经典本质的深邃洞见,再到众人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,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已不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篇章,而成为赋能当下、指引青年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灯塔。它昭示着青年学子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面对挑战与困境,只要具备穿透本质的眼光、坚守希望的心态、把握关键行动的智慧,就能如革命先辈一般,让个人成长征程中的“星星之火”,燃成照亮前路、冲破阴霾的“燎原之势”,最终拥抱胜利的曙光。
撰稿、摄影 学通社 邹思慧 舒思恩
编辑 陈蕾
责编 许健柏
审核 张六骄